世界上总有个人在默默爱着你
2020年9月10日,是第18个世界预防自杀日,今年的主题是“共同努力,预防自杀”。
自2003年起,9月10日被定为世界预防自杀日。
目的是让公众了解诱发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,增强人们对不良生活事件的应对能力,预防自杀行为。
面对着这个不完美的世界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。
有人选择努力奋斗地坚挺着或随波逐流地赖着,还有人选择的是死亡逃离……
16岁的乐乐(化名)就是后者。
对乐乐来说,世界不仅是不完美的,更是灰暗的。
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再也开心不起来,对什么都没有感觉。
她说自己很笨,没办法集中注意力学习,根本就是个没有用的人。
当“活着就是痛苦,是负担,只会连累家人,不如死了算了”的想法开始出现,甩也甩不掉。
她说美工刀划破手腕,血往外流时,痛苦会减少一点。
吃大量安眠药等待死亡的时候也有这样的感觉。
在乐乐看来,“自杀”是一种能解决强烈痛苦的方法。
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估算,全球每年有约80万人死于自杀,几乎每40秒就有一人为了解决痛苦,自杀身亡。
(图片来源:世界卫生组织)
尽管根据2019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显示,中国整体的自杀率有所下降,但自杀的问题一直摆在我们的面前,也亟待解决。
01 人为什么会自杀?
每当看到自杀相关的新闻,人们总会自然联想到抑郁症,然而若问起自杀的原因不会只是一个答案。其实,影响自杀行为的因素有这些——
如亲近的人突然离世或生重大疾病,被诈骗高额金钱,投资失败,与他人出现强烈的人际冲突,失业,婚姻情感破裂,学习成绩不理想等。
对自杀带有好奇,经常关注自杀相关信息,有自杀未遂史,朋友、家人或熟人曾经有过自杀行为等。
患有抑郁症、焦虑症或双相情感障碍,有酒精或毒品、药物的滥用或依赖,慢性躯体疾病诱发心理疾病等,自杀风险会增大。
02 警惕!这些可能是“自杀信号”
研究表明,有80%的自杀的人,在自杀前都直接或间接地向朋友或家人表达自己想自杀的意图——
1. 说自己是个无用的人,是个废物,或说活着很痛苦,没有自己,他们会更幸福。
2. 向亲密的家人和朋友告别,把自己最珍贵的东西送给别人或突然处理自己的债务和财产。
3. 与人探讨自杀问题,并问“你觉得我死了,会怎么样?”
4. 对别人说“如果我走了,不要想念”等此类话语。
5. 流露绝望无助、轻生的念头,将自杀作为谈话、写作的主题。
6. 寻找自杀的方法,收集自杀物品,如安眠药、刀具、木炭等。
7. 抑郁症患者突然性情大变,如小气、吝啬之人突然友善、大方;或突然很开心,主动与人说话,购物等。
8. 一个人独自悄悄流泪、无声哭泣。
如果你的周围出现或发现这样的人和声音请一定高度重视,他/她可能正在向你委婉的求救,而不仅仅是需要你的安慰和理解。
03 自杀是可以预防的
1.充分重视观察到的自杀信号,不要忽视或以为是在开玩笑,找个适当的时间和安静、保密性强的地点和他讨论关于自杀的问题,认真倾听他的诉述,引导他积极面对问题。
2.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,鼓励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及生存价值,理解并接纳他们,轻轻地给他们一个柔软的拥抱,并告诉他们你一直都在。
3.如果当事人和你一起生活,确保不要让其在家中获得自杀自残的手段,将伤害能自己的工具妥善保管,如(刀剪,药物,1米以上的绳子,玻璃陶瓷物品等)。
4.若发现家属亲友出现心理精神问题,应及时劝说并陪同他/她到医院就诊,寻求专业人员帮助。
时间不是缓解自杀意外的良药,早诊断早治疗,避免疾病加重带来危害。
5.如果你判断当事人自杀风险高,不要将其单独留下,向其家人、朋友联系或向急救、危机干预热线服务寻求帮助。
04 “将苗头扼杀在摇篮里”
自杀问题不是一夜之间诞生的,是由各种负面情绪、信息不断累积形成。
因此,正确地处理和纾解不良情绪,能影响人的正性思维,减少产生自杀的念头。
当感到不开心、失落等不安的情绪时,可以试着这样做——
1. 呼吸放松法:深吸一口气,默数123后呼气,慢慢放松身体,可重复多次,直到感到平静。
2. 转移法:和朋友或者家人去购物、聊天、健身或者做可以让情绪好转的事情。
3. 倾诉法:像你的家人、好友、老师、同学或者医生护士诉说不愉快和烦心事。
4. 宣泄法:拍打枕头、被子,捏发泄球、撕纸或在空阔的区域大喊。
5. 音乐法:听一首轻音乐或欢快的音乐或看一段搞笑的视频。
6. 54321法:寻找5个看到的事物,4个能触碰到的事物,3个能听到的事物,2个能够闻到的事物,想起1件好事。
7. 表情调节法:对着镜子给自己一个微笑和自我肯定。
8. 其他方法:洗个热水澡或冷水澡,冲洗一下烦闷的心情和沉重的身体。
(自信体操跳起来/图片来源:腾讯视频)
我们知道每个人最终都会走向天堂,但只希望在这个路上不要有人插队。
如果您或身边有需要的人,可以拨打深圳市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热线或到专业机构寻求帮助。
抑郁障碍科专家出诊安排表
深圳市康宁医院专家教您,三个方法正念面对疫情!深圳市康宁医院专家教您,宅在家里正念的动一动!